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学术论坛暨《国际传播的体系与运作》学术著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2025-04-19来源: 艺术中国

“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学术论坛——暨《国际传播的体系与运作》学术著作研讨会”日前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数十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以及业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并对三卷本的新著《国际传播的体系与运作》进行了研讨。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艺术与科技研究所协办。南京大学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活动,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祁林教授主持了会议。

南京大学相关部门领导与丛书主编为丛书揭幕

《国际传播的体系与运作》丛书由著名学者孟建、胡学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荣获了国家出版基金,是一部系统研究国际传播,特别是跨文化传播的学术力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近百万字,每卷主题鲜明、逻辑严谨、阐述深刻。上卷以“国际传播的格局、观念与国家形象建构”为主题,在深入剖析当前国际传播极为复杂格局的基础上,对全球化时代的传播生态、传播观念以及国家形象等重大新闻传播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地阐述,并努力构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新体系。中卷聚焦“国际传播的体系、叙事与影响力测评”这一主题,系统论述了国际传播体系的各种特点、多样化的叙事策略以及科学的测评方法,并就如何在国际传播的复杂格局中认识这些特点和运用多样方法,展开了全面研究。下卷则围绕“国际传播的运作、实践与经典案例”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该卷通过对国际传播经典案例的选取和剖析,从大型国际活动的传播策划,到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推广;从国际舆论的应对引导,到文化产品的出海远航,皆有详尽分析和评论,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画卷。

诸多专家从当下国际传播的理论构建和运作实践角度进行了发言。他们认为,这部丛书在当下诡谲多变甚至交锋激烈的国际舆论背景下出版发行,可谓“生正逢时”。这为我们深刻认知国际传播格局和洞悉把握国际传播大势,相当及时,十分重要。在当前智能时代,特别是新AI劲爆喷发的大背景下,国际传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各种难题,传统的传播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急切呼唤我们尽快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全新国际传播体系。而这套丛书的出版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战略思路和运作方法。这套丛书不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全面构建,还通过运作层面进行了品鉴入微的案例剖析。这套丛书对于高校的新闻传播教学和科研,对于从事新闻传播实践的领导干部和业界人士,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学术论坛”会议现场

一些专家则着重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他们认为,在全球化日益发展、变化的今天,跨文化传播成为了国际传播的核心议题。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给国际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跨地域、跨政体、跨语言、跨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下国际传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这套丛书恰恰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不同文明体之间交流互鉴的新理念、新途径。比如,这套丛书强调了在传播过程中要采用符合当地受众接受习惯的叙事方式,不能仅仅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出发,也要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唯其这样才能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求同存异”和“同频共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些专家结合自己的国际传播实践,分享了这本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他们说,我们有着在媒体机构从事国际传播的经验,深知国际传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套丛书中的触及的许多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但苦于没有系统理论指导,往往陷入运作的迷茫。这套丛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影响力测评方面,丛书中制定的方法和指标非常系统,非常实用,可以指导我们准确地评估传播活动的效能,从而及时调整传播策略。这套丛书不仅是一套学术著作,也是一套实用工具书,可供从事国际传播的业界人士使用。

许多专家从智能技术的角度对这本书进行了评价。他们说,当下“牛顿式”智能革命的“横空出世”,为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国际传播的观念和方式。这套丛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前沿发展趋势,对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的优势,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迅速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度和效能。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深度伪造、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等诸多问题。

还有专家还进一步提到,该套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很大创新。丛书综合运用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国际关系学等,为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一位专家形象地比喻道“这套丛书好比给国际传播研究配备了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问题,并找到全面、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取得国际传播良好的效果。”

丛书主编复旦大学孟建教授(左)与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祁林教授(右)讲话

组织本次活动的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祁林教授说,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在倾力打造国际传播出版的重要平台,要将南京大学出版社建设成为全国国际传播出版的重镇。他衷心感谢孟建教授以及他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倾注多年的心血锤炼了这套高质量的学术丛书。他渴望和期待更多的著名学者和专家能够像孟建教授一样,参与到南京大学这个国际传播出版平台中来,为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他也期望广大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各级领导和从业人员能够从这套高质量丛书中汲取营养,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快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

该套丛书的主编,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孟建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他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我们高校从事国际传播研究的专家学者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国际传播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在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运作实践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他认为,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文化交流、价值体现和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集大成”。在以AI为代表的智能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让中国的声音更加响亮地、更加有效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孟建表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要以更加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加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奉献更多的学术精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传播环境。

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据悉,南京大学出版社将与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进一步紧密合作,打造一套多卷本“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学术丛书。首批选题《文明对话——跨媒介叙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媒介基因解码——从符号到智能的现代文明演进》《感官革命——从文字垄断到多模态文明的媒介进化》等一批重要书目已在策划论证中。(曹娱、王圆方)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