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县域消费,从被辐射到领增长



2025-04-16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一至二月,江苏全省县域社零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六

  县域消费,从被辐射到领增长

  在粉墙黛瓦的江阴长泾老街,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乐默咖啡小有名气。主理人贡丽娟是土生土长的“小镇姑娘”,她告诉记者,店铺自去年10月营业以来,每日销量稳定在100杯左右。咖啡店、小酒吧、24小时便利店……更多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在县域涌现,新型产品、服务和品牌加速下沉,激发市场更大活力。今年1—2月,江苏全省限额以上县域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4.6%。

  消费结构在变 场景体验升级

  伴随县乡商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县乡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2024年,江苏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达7.6%,超过城镇3.4个百分点。开在县城的瑞幸咖啡、袁记云饺等品牌门店,以及母婴店、宠物店等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从需要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县域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在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消费场景里收获了具象化的美好体验。以遍布扬州各县城、乡镇的宏信超市为例,这一“小而精”的超市会及时上架时下热卖的网红零食、生活好物,引入迎合本地人饮食习惯的菜品和各地特色食品等。“这家超市在商品选品上下足功夫,逛逛逛、买买买,这种即刻淘宝的感觉比在家网购等发货更好。”江都市民张蕾说。

  新升级的菜市场迎来更多年轻人。“到菜场‘踏青’,幸福感爆棚。”射阳县千秋镇居民丁洁在工作之余,常到鲍墩社区农贸市场“解压”。去年,当地投入资金200万元对这一菜市场实施改造提升。曾经污水满地的老菜场,如今焕然一新:蔬果区、家禽肉类区、水产区等规范有序,排水管道畅通无阻,地面干燥整洁,墙面白净如新……县域农贸市场的“菜篮子”里,不仅装着新鲜菜,还盛着满当当的“生活质感”。

  从咖啡店的日常飘香,到菜市场成为消费新去处……每一个消费场景的变迁,都折射出县域消费的升级、消费理念的更新。

  流通体系完善 城乡消费联动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眼下,江苏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正步入收官期,省商务厅等多部门即将对补贴项目开展全面“验收”。

  取快递、寄快递、代缴水电费……泰兴市黄桥镇合心村电商服务物流中转点的快递月收件量超1300件,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泰兴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科科长叶玲玲介绍,泰兴2020年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此后将“交邮快供”建设工作与项目中三级快递物流体系项目有机整合,通过与邮政、中通、极兔等快递企业的合作,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

  流通体系宛如经济血脉,对促进城乡消费协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我省重点扶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对物流分拣中心设施设备给予20%—40%的奖补,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江苏,交通与邮政系统紧密协同,公交车、邮政“带货”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农产品集配中心与冷库建设有序推进,为农产品保鲜、增值保驾护航,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鲜活农产品的“大流通”成为常态,这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通“最初一公里”提出要求。

  蒜薹、蒜头等是射阳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突破蔬菜保鲜问题带来的流通销售瓶颈,射阳县供销合作总社与盐城市供销合作总社共同出资500万元,组建射阳县裕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当前,全县已建成农产品冷链保鲜库、仓储物流项目7个,冷链、仓储总库容达5.35万吨,有效延长蔬菜“货架期”。

  射阳县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单伯良也表示,县域冷链物流建设依然存在短板,表现在冷链布局不平衡、冷链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冷链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建议加快产地冷链物流网建设,不断更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特色农品出圈 市场活力“满仓”

  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培育强大影响力的县域品牌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各地凭借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与运营,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在南京禄口机场、苏州阳澄湖服务区、扬州广陵服务区售卖的数十种不同品类产品均有“无想田园”标识。据介绍,这些都是“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的企业产品。

  提升区域农产品“颜值”和价值,2017年,南京市溧水区立足区域内大米、茶叶、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发布“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如今,‘无想田园’构建起‘核心形象品牌’(金标)和‘授权自主品牌’(普标)体系。”溧水区供销合作总社合作事业科负责人胡一阳说,金标聚焦高品质农产品,统一标准、包装和价格底线;普标则以亲民价格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市场认可度。公司还与上海久光、上海供销e家等15个线下平台达成合作,推动农产品“出县”销售。

  一只螃蟹带动当地10万人就业,具有零售点300多个……南京高淳的“固城湖”螃蟹,已经成为“鱼米之乡”江苏的亮眼标识之一。“固城湖螃蟹产量达2万吨,但受限于养殖面积,产量大幅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若要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就要从‘卖螃蟹’向‘卖技术’转变。”固城湖螃蟹品牌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吕虹介绍,“我们与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积极推进深加工体系建设,开展调料包产品开发与优化,已初见成果。”固城湖螃蟹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河蟹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云上蟹塘”“购蟹地图”“云拣仓”等相继上线运行,产地数字使用权租用试点成功,去年上半年直播基地电商销售额达1500万元。

  县域消费逐渐“红火”,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潜力股”。当下,县域不再是享受经济辐射的消费市场边缘地带,而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战场。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对新业态的培育、流通体系的完善以及品牌建设的深耕,江苏不仅激活了县域消费的一池春水,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了城乡消费联动的桥梁,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协同发展。(王梦然 颜颖 吴琼)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